I have to post this after all, may be more in the future...
内蒙古电力200亿贷款被查 新丰电厂施工未停
2006年08月20日10:29 南方报业网 第 1 2 页 59.5亿贷款进入七个违规项目——
“我们的运气真是不好!如果不出那次事故,说不定现在就是另一个样子了。”
8月18日,内蒙古一位银行界的人士向记者谈及他两天前从央视新闻联播中收看国务院常务会议新闻时的第一反应。
在那一天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内蒙古的违规电厂建设项目被一律叫停。
“当初各家银行都争抢这些项目,现在可啦!”这位银行界人士叹息说,好些违规电站项目总投资的80%以上都是银行贷款,即使是20%的资本金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贷款。如今项目一停,许多银行的资金都砸在里面了。
银监会2005年9月的一份统计印证了这位人士的话。调查显示,共有9家银行和2家财务公司对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旗下的电力项目提供了贷款,总额超过200亿元。其中有59.5亿元的贷款进入了7个被国家叫停的违规项目中。
“损失肯定是巨大的。”上述银行界人士说。
7个违规项目“吃掉”59亿
2005年7月8日,内蒙古新丰电厂发生坍塌事故后,中央调查组很快发现,出事电厂竟是未经国家发改委核准的建设项目。
之后的两个多月里,内蒙古一系列电力违规建设项目相继被国务院调查组查出。一年后,8月1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认定,内蒙古全区违规建设电站规模高达860万千瓦,“问题十分严重”。
据记者了解,2005年7月新丰电厂事故发生后,内蒙古被国家叫停的电站建设项目有10个,其中7个违规建设项目全部属于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下称“内蒙古电力集团”),除了新丰电厂外,另6个是:内蒙古准格尔大饭铺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锡林浩特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准格尔友谊电厂、 内蒙古金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霍林河电厂、内蒙古乌斯太热电厂。
这些项目被叫停后,银监会迅速组成调查组清查项目涉及的贷款。结果发现内蒙古电力集团7个被叫停的项目都是以委托贷款的形式,通过中国电力集团财务公司内蒙古业务部发放的,贷款共计83笔,金额高达59.5亿元。
由于被叫停的7个项目都属于内蒙古电力集团,银监会也对这家集团的贷款情况进行了检查,发现共有9家银行和2家财务公司对这家集团进行了贷款,贷款余额超 过200亿元。其中,国家开发银行56.97亿元,中国工商银行40.17亿元,中国建设银行31.35亿元,中国银行22.91亿元,中国农业银行 18.05亿元,交通银行11亿元,中信银行5.42亿元,招商银行5亿元,民生银行2亿元。另外还有中国电力财务公司内蒙古业务部18.72亿元,华北 电力财务公司5亿元。
违规项目被叫停了,而银行的贷款很多都已变成了水泥桩和钢铁架。
12亿重复贷款游戏
“这些银行对内蒙古电力集团的贷款,一是贷前审查不深入,二是贷后管理和现场检查不到位。”银监会相关人士在谈到9家银行这一次的集体失足行为时说。
问题还不仅仅如此,更让银监会震惊的是,9家银行对同一项目重复发放贷款的情况大量存在。
这就是说,内蒙古电力集团用一个项目申请了一家银行的贷款后,又拿着同一个项目从另一家银行重复地贷到款项,贷款数额甚至远远超过项目总投资。银监会检查发现,内蒙古电力集团旗下存在这种重复贷款的共有17个项目,重复贷款达12.01亿元。
例如,阿拉善盟金诺至雅布赖22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总投资9350万元,按规定,其中银行贷款最多只能拿到7480万元,可是,这个项目2004年9 月29日已经从工行贷到这7480万元之后,中国银行又在同年12月28日再次对该项目发放了另一个7480万元;乌海顺达至阿拉善盟乌素图220千伏变 电站工程,项目总投资7130万元,按规定其中银行贷款最多只能拿到5704万元,但事实上这个项目先是在2004年3月31日从工行贷款3481万元, 然后又在6个月后的9月30日,从国家开发银行拿到了5704万元贷款。
“这些银行显然没有按照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进行尽职调查。”银监会人士告诉记者。
银监会还发现,中、农、工、建4家国有商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对内蒙古电力集团发放的贷款都是通过其内蒙古分行办理的,然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 和招商银行却是跨区域发放贷款。例如,从2004年至2005年7月新丰电厂出事前,交通银行是通过其包头支行对内蒙古电力集团授信15亿元,实际贷款余 额11亿元;招商银行是通过其兰州分行向内蒙古电力集团贷款5亿元;中信银行更是通过其远在深圳的分行对内蒙古电力集团贷款5.42亿元;民生银行则是通 过其北京北太平庄支行对内蒙古电力集团贷款2亿元。
银监会检查认定,在这些跨区域的大额贷款中,相关银行均不同程度存在对借款人重要信息掌握不完整、不全面的问题。而且按照《贷款通则》的规定,银行在发放异地贷款前后,应该向当地监管部门备案,但这些银行都没有进行备案。
电厂神话破灭
9家银行的这种漫不经心显然是由来已久的。电力行业一直被银行业认为是提供稳定现金流的“奶牛”,电厂被认为是优质客户。
但现在,内蒙古的事情让这个商业神话破灭了。
银监会的调查认为,对内蒙古电力集团发放贷款的9家银行,都没有对项目贷款实施有效的现场跟踪管理,没有适时监控贷款流向及用途。当国家发改委叫停违规项目后,9家银行也都没有立即派人进行实地调查,提出是否调整授信额度的意见,也没有发出预警风险的提示。
电力违规项目叫停后,银监会要求各商业银行要落实必要的资产保全措施,防范信用风险。各银行要对所有贷款项目的工程进度以及贷款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确保贷款不被挪用。
而让银监会头疼的是重复贷款问题——贷款额远远超过项目总投资,相当于“空手道”,没有项目资本金而全靠银行的钱支撑投资,银行风险极大。银监会要求在同一个项目中,后放款的银行要采取措施,收回重复发放的款项。
可是,真能收回吗?能收回多少?如何处置项目被叫停以后的银行贷款?这一切现在还无法预计。
在两年前的铁本事件中,6家金融机构总共发放贷款近26亿元,只有广东发展银行的3000万元贷款因为是全额质押而得以全师而还。其他5家银行超过25亿 元的贷款已经成了工地上建了一半的厂房、炼钢炉和长满铁锈的管道。对这些金融机构来说,他们的损失并没有随着项目下马而减少。有人算过这样一笔账,现在铁 本项目一个月的银行利息损失就有1700万元。而除此之外,工地上的机械设备使用费一个月是700万,再加上人员工资,铁本即使停工,每个月损失还会增加 近2500万。
中国银行澳大利亚分行董事王元龙感叹说,他在中国银行风险委员会的时候,审批项目是非常严谨的,遇到没有发改委批文的项目,一定要等全部手续办理齐全后再发放贷款。但从内蒙古电力贷款事件中猜测,有些银行的风险控制肯定是有漏洞的。
在8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以前,内蒙电力有些项目还试图争取国家的“准生证”,如果通过补办手续获得合法身份,银行的资产也相当于被盘活。但现在看来,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内蒙新丰电厂恢复施工近三月:等待发改委核准
新丰电厂的施工并未停止。
8月17日下午,一场暴雨刚刚结束。内蒙古丰镇市新丰热电厂的门口,保安严整以待。一个带着安全帽的工人,正蹲在离地大约5米的锅炉房顶干活。焊头发出刺眼的蓝光。
葛忠文从蓝光里走出来,步履从容。
此前一天,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新丰电厂项目违规建设和重大施工事故作出严肃处理。与此相关有7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葛忠文不在处分之列。现在,他是电厂综合部的负责人。“这个结论,我们已经等了一年。”
去年7月8日,新丰电厂因越权审批,违规开工和突击抢建,酿成6死8伤的重大施工伤亡事故。随后,中央四部委联合发文,勒令其停建。
葛忠文承认,从今年6月开始,电厂已经恢复施工——他称之为“保护性施工”。
“就等他们一个签字”
到目前为止,电厂恢复施工已近三个月,但它仍没有得到发改委的批准。葛忠文称这种状态为“正在核准中”。
“其实,就是等待他们的一个签字。”这一等,就将近3年。
新丰电厂于2004年4月18日动工兴建,总投资为28.88亿,设计装机容量60万千瓦。从动工之日起,它就是一个未批先建的工程。
2005年1月和5月,新丰电厂先后受到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发改委的严重警告,责令其立即停止建设。
但他们的脚步却没有停下来。
当年4月,新丰热电的一位名叫王泽民的副部长还被授予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称号。
直至7月8日,正在施工的两台30万千瓦机组主厂房发生坍塌事故,造成6人死亡,8人受伤。
此时,该电厂项目已完成70%。
之后,随着国家7部委联合调查小组的到来,新丰电厂的建设步伐戛然而止。原本预计于2005年底投产的项目,在当年下半年成为一潭死水。
葛忠文惋惜的说,如果不是因为那场事故,发改委应该早就批准了。但他没有给出说这句话的理由。
形势却容不得他们再等待。
今年过完年之后,葛忠文和他的同事们一直没拿到任何薪水。因为在事故之后,没有银行再愿意提供贷款。“资金说断就断了!”在拿了几个月的500元生活费之后,电厂的职工大部分被遣散回家。
这是新丰电厂急着施工的理由之一。他们现在的梦想是,拿到批文之后,在三至四个月内完成项目,马上就可以获得效益。
而对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来说,新丰电厂能早一天完工绝非坏事。
事故之后,2005年7月25日,中央四部委曾联合发布公告,勒令32个违规电站项目停建。其中,包括新丰电厂在内,一共10个违规电站都属于内蒙古。这对于以电力作为龙头产业的内蒙古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自治区政府当然是很支持新丰电厂赶紧上马的,这是当年的重点项目。否则,不会投资几十亿在里面。”丰镇市工经委一位人士说。
按照他的分析,自治区很多电力工程之所以未批先建,是试图造成一种既成事实:“这样,即便国家发改委不批,也不可能看着这些已建资产白白流失。”
据统计,内蒙古全区违规建设电站规模高达860万千瓦。2006年上半年,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增长率排名上,内蒙古仍居全国之首。数据显示,全自治区电网累计完成销售电量308.76亿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29.04%。
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李政文说,上半年,随着部分新机组的陆续投入运营,内蒙古电网严重缺电情况比前两年有所缓解。但是,目前电力供需形势仍然偏紧,迎峰度夏任务艰巨。
“这里的每个人都盼望早点完工。”葛忠文说。
“已经投入20亿,不可能就这么放弃”
尽管目前的施工仍属违规,但新丰电厂似乎有了一个更好的理由。
事故之后,新丰电厂2×30万千瓦机组被列为违规项目清理范围,全部停工。而葛忠文说,这个项目已经投入将近20亿,不可能就这么放弃。
“这是一笔优良资产,如果就这么丢掉,未免太可惜。”葛忠文称,当今年雨季来临时,电厂就开始进行“保护性施工”——将值钱的设备拖入厂房。
但现在,施工显然已突破了“保护性”的圈子。当地另外一家大型发电厂——丰镇发电厂的员工指,新丰电厂其实一直在进行项目建设。
而被丰镇发电厂员工质疑的,还有新丰电厂一直模糊不清的归属问题。在去年事故发生之时,这也是该电厂的软肋之一。
据报道,新丰电厂是一个根本不可能获得国家批准的发电项目,因为其投资方——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主管内蒙古电网的企业。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在2004年1月完成“厂网分离”后,电网公司就不允许再投资发电企业,否则电网公司所属的发电厂与其它发电厂一起竞价上网,很难避免关联交易。
据调查,内蒙古电力集团是通过控股内蒙古蒙能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来完成对新丰热电厂的控股的。它试图在“厂网分离”后重新进入发电领域,以此谋求公司利益的最大化。
对此,葛忠文并未否认。但他认为,这并不是新丰电厂项目未得到批准的真正原因。
事实上,在内蒙古国资委的新一轮企业重组中,新丰电厂已经被划入一个新的公司——内蒙古能源发电投资有限公司。同时,还有两个电站也被划入新公司:锡林浩特二电厂和准格尔大饭铺电厂。他们原本都属于内蒙古电力集团,在去年也被公布为违规项目。
换言之,新丰电厂的这个新东家,旗下根本就没有一个电厂获得过上马许可。
在葛忠文看来,这其实和国家近几年的宏观调控有关。数据显示,2004年全国在建电站规模达2.8亿千瓦。而其中被获得批准的项目,仅仅只有6110万千瓦。“批准难度太大,所以违规的项目就多了。”
早在去年7月,锡林郭勒盟25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曾联名上书锡林郭勒盟公署,呼吁尽快恢复锡林浩特二电厂建设。
他们声称,电厂是当地工业化进程中的关键项目,对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调整地方经济结构都有帮助。
扩电冲动
在县级市丰镇,新丰电厂还只是最小的一个电厂。
这个人口仅有20万的小城,现在有三家电厂。除了资格比较老的丰镇发电厂之外,还有一家京隆发电厂(丰镇电厂三期)。这两家电厂的装机容量都达到了120万千瓦。
丰镇发电厂隶属于北方联合电力集团。该集团是在“厂网分离”之后,由内蒙古电力集团将所属的发电资产剥离,与华能集团、神华集团和中信泰富合资组建。现在,它是中国北方电力市场最重要的供应商之一。
而京隆发电厂,则由北京能源投资集团、中国华电集团、内蒙古蒙电华能热电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建设。
一位资深电力行业人士说,在内蒙古,几乎每个城市都想建发电厂。而丰镇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成为众多电力企业的第一选择。
丰镇位于内蒙古、山西、河北三省的交界处,素有自治区南大门之称,是内蒙古西电东输的咽喉要道。更重要的是,这里距“煤都”大同只有50公里,一个小时的车程,煤炭供应非常便捷。
丰镇工经委的人说,全市目前共有3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而在规划中的还有200万千瓦。这包括丰镇电厂四期120万千瓦,新丰电厂二期60万千瓦,以及一个风力发电厂20万千瓦。
在整个内蒙古,再也找不出一个像丰镇这样电力产业如此密集的城市。
在丰镇的四大支柱产业里,电力排在首位。其次才是重工业。目前,丰镇市已经建起了一个重工业园区。园区内的企业大多属于高耗能的化工行业。“这些企业能带动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上述工经委人士说,也是由于这个园区,发电大户丰镇本身正陷入电力紧张的状态。
丰镇发电厂的电主要输往北京。而据京隆电厂网站介绍,京隆已被内蒙古发改委列入《华北电网“十一五”电力规划》,是保障北京2008年奥运会用电,以及解决未来京津唐地区发展用电的重要电源基地。
给当地用电留下的只有新丰电厂。按照最初的规划,新丰电厂要拿出大约50%的发电量,供丰镇市使用。此外它还是全市冬天供暖的主要厂家。因此,在丰镇市以及它所属的乌兰察布市,新丰电厂都是2006年的重点项目之一。
“对于这种局面,丰镇市政府也无可奈何。”工经委人士说,“我们很欢迎这种重点项目进入丰镇,但新丰电厂的任何决定,其实还是看自治区政府。”
据内蒙古电力协会初步统计,如果内蒙古的电力按目前速度发展下去,到2009年将达到近亿千瓦的装机容量。按照国家“十一五”电力发展规划,2010年全国总装机容量为6.5亿千瓦。也就是说,届时,内蒙古一地就将占全国的七分之一强。
与此相对应,高耗能产业在内蒙古方兴未艾。各个地方都希望能用上本地的低价电甚至自备电,这甚至已经成为内蒙古吸引投资的一个重要优势。
新丰电厂的工地上,300多个工人正埋头忙碌。提起那份期盼已久的国家发改委“批文”,葛忠文充满信心:“我们很有把握。”他预计一两个月之内,批文就会下来,而那时,施工将变得合理合法。(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谢丁 内蒙古丰镇报道)